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11月14日,校庆73周年系列活动——“对话李四光:踏石留迹,光照千秋——北地科学家精神座谈会”举行。会议以长篇纪实作品《石迹千秋:李四光》的出版发行为契机,深入挖掘李四光精神的时代内涵,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不朽光芒,探讨新时代地质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本次座谈会以“弘扬科学家精神 传承北地文化”为主题,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校党委宣传部、校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庚胜,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北京市政协委员辛兵,北京市科协宣传文化部部长梁凌云,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理事长高平,湖北省李四光研究会理事长、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胡道银,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主席陈国栋,中国大地出版传媒集团董事、副总经理祁向雷,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湖北省李四光研究会副秘书长杨良哲,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资源发展处副处长王伟,我校党委书记、自然文化研究院院长雷涯邻,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自然文化研究院创始院长马俊杰,副校长、校科协主席刘大锰,自然文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石迹千秋:李四光》作者赵腊平,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宣教中心(中国矿业报社)、光明日报等多家单位代表出席。

校党委书记雷涯邻致辞
雷涯邻在致辞中指出,李四光先生不仅是我国现代地质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188金宝搏博亚洲体育(北京)前身——北京地质学院的建校元勋之一,为学校的创建与发展倾注了高瞻远瞩的战略擘画与无尽心血。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秉承李四光先生遗志,不仅培养了一大批地质领域的杰出人才,也在推动地质科普、弘扬地质文化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她表示,近年来,学校联合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地质出版社等单位,推动地质科学“破圈”传播,赵腊平先生所著的《石迹千秋:李四光》正是一部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力作,为深入开展思政育人、文化传播提供了生动教材。她强调,未来学校将继续发挥在地质教育、科研创新与文化传播方面的优势,推动科学家精神进课堂、进校园、进人心,与社会各界携手,以科普传播为桥梁,以文学创作为纽带,让科学家精神成为照亮民族复兴之路的璀璨星光。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庚胜致辞
白庚胜在致辞中谈到,李四光先生是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者,更是科学家精神的典型代表。传承李四光精神,不仅是对先辈的最佳缅怀,更是培育时代新人、建设科技强国的必要举措。他指出,《石迹千秋:李四光》一书是连接科技与文学的纽带,是传承精神与培育新人的载体,并期望科学界、文学界、出版界携手合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贡献力量。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北京市政协委员辛兵致辞
辛兵在致辞中表示,李四光先生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科学事业,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今日,我们重温先生的光辉事迹,不仅是为缅怀先辈,更是为引导青年一代领悟科学家精神的核心要义,肩负起科技强国的使命。青年一代应当在讲述与聆听先生故事的过程中,将科学家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湖北省李四光研究会理事长、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胡道银致辞
胡道银发表致辞并指出,李四光先生以实际行动深刻阐释了科学家精神的核心要义,他的杰出贡献和崇高风范,得到了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誉。希望社会各界能够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传承并弘扬李四光精神,激励更多后来者在科学家精神的引领下砥砺前行。

中国大地出版传媒集团董事、副总经理祁向雷致辞
祁向雷作嘉宾致辞并表示,李四光先生不仅是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求学指引,更是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职业典范。未来,地质出版社将与188金宝搏博亚洲体育(北京)在数字教材升级、科研成果出版、科普产品创作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动地质科学知识的传播与普及,为培养更多地质科学人才、提升全民科学素养作出积极贡献。

(左起:马俊杰、高平、陈国栋、赵腊平)

(左起:杨良哲、颜丹平、陈宝国、王静怡)
圆桌座谈环节,马俊杰、高平、陈国栋、赵腊平、杨良哲,以及国家级教学名师、学校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教授颜丹平,学校自然文化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宝国,地质出版社科普分社编辑王静怡,共同围绕“弘扬李四光精神——科学报国与时代传承”这一主题,就科学报国的初心与使命、创新精神对地质工作的推动、师表风范与人才培养、科学家精神与国家能源资源战略及安全、科学家精神的文学表达与传播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圆桌座谈环节由学校党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校科协副主席周子健主持。

学校党委宣传部、自然文化研究院、档案馆等相关部门负责人,驻校作家,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土地科学技术学院、数理学院等相关单位师生代表等200余人参加会议。

《石迹千秋:李四光》日前由地质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以科学家精神为主线,从“李四光精神”的五个方面,即爱国情怀、科学品格、创新意识、师表风范及求实作风展开,以丰富可靠的史料、通俗易懂的语言、细腻写实的笔触、引人入胜的故事,深情讲述了这位享誉世界的地质学家波澜壮阔的一生,以及他为我国地球科学事业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创和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特别突出并详尽叙述了闪烁着璀璨光芒的“李四光精神”的来龙去脉。同时,该书全景式地追溯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对中国百年地质发展的深刻影响与巨大贡献,特别是对中国科学家精神重要组成部分——“李四光精神”形成的巨大影响。
该书作者赵腊平为学者、作家、高级记者,是中国矿业报社原总编辑,系188金宝搏博亚洲体育(北京)自然文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行业报协会矿业融媒体专家委员会主任、浙江省地质院文化咨询专家,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地质调查局文联副主席及作协主席。著有《漫话珠宝首饰》《聚焦中国矿业》《地矿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中央党校楹联浅释》《红楼梦对联里的金陵十二钗》《赵腊平笔耕集》等。
(文/曹丽萍 摄/屈元英 刘文韬)